详解FIFA积分计算公式 最佳进步奖也算名副其实
国际足联12月21日公布了2004年各国国家队年终排名,中国队以585分排在第54位(上年86位),获颁国际足联2004年年度“进步最快”(Best Mover award)奖。南勇因为国内改革事宜,取消了亲赴颁奖仪式的行程。
输掉亚洲杯,无缘世界杯,还“进步最快”?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“黑色幽默”。但从足球角度说,这个奖项并非名不副实。
按某些人的理解,好像中国队是因为多打比赛多赢球,特别是在烂比赛中赢球,累计积分才增高,在国际足联排名中占尽“便宜”。但国际足联的排名规则明确写道:多打国际比赛的球队并不比少打比赛的球队占优,只有有限的比赛才有实际意义。“有限的比赛”其实只有7场比赛。
中国队2004年进行了22场比赛,国际足联会选择积分最高的7场,计算其累计积分X分;然后还会计算另15场的累计积分,取一个平均值,再乘以7Y分。然后,将这两个分数相加X+Y后再除以2,得出的平均分数才是该队的年度最终得分。中国队22场总成绩是16胜9平2负,尽管负于日本和科威特,但这两场比赛在全年的排名中所占比率很小,并不影响全年中国队的积分。
明白此理后,我们需要了解国际足联排定积分时的计算公式。此公式相当复杂,并非我们假想的那样,只要赢球肯定能有不少积分。事实上,像亚洲杯决赛中1比3负于日本队,中国队也能有4分到5分的积分。计算每场比赛的得分时,首先看交锋两队的排名情况。排名靠后的队战胜靠前的,累计积分要高于战胜靠后的,所战胜的对手排名越高,自己得分就越高;排名靠后的队即便输给了靠前的,也会有积分。然后考虑进球和失球情况。进球越多得分越多(绝不超过取胜得分),失球越多扣分越多。把胜负关系的得分和得失球的得分相加,就是这场比赛的基本得分。如是负数一律以0分计。此后客场作赛的球队还要加3分。按此规定,中国队虽然赢了很多弱队,但累计积分并不会很多,反而将积分最好的7场比赛的累计积分也平均下来。
累计积分计算出来后,还要考虑比赛性质,专门制定一个系数表。中国队22场比赛的性质分为三类:友谊赛、洲际锦标赛决赛阶段比赛和世界杯预选赛。系数依次为1、1.75和1.50。友谊赛又有系数:亚洲目前系数0.93,大洋洲0.93,中北美洲和非洲0.94,南美洲0.99,欧洲系数是1。像中国队2004年与阿联酋、黎巴嫩、缅甸等球队进行热身赛,计算出每场比赛的得分后,还要乘以0.93,这样积分将进一步减少。
除最近12个月的积分,国际足联还要结合过去7年的积分。例如,2004年12月份排名计算的是:2004年全年积分占8/8,依此类推至1997年积分占1/8。8年积分相加之后得出的数据,方是国际足联公布的每队每月最终积分。
到此不难发现,中国队2004年积分增长最重要因素,并非国际A级比赛赢的弱队太多,而是参加6场亚洲杯的战绩不错,加上世界杯预选赛取胜5场,全年7场积分最好的比赛都来于此,输给日本和科威特虽然残酷,但未对积分产生什么影响。
但“进步最快”,并非因为中国队今年12月份的累计积分较上年12月份增加了101分,增加数为各队之首。事实是:中国队今年12月份累计积分585分乘以2004年增加分101分,得出数据排全球各国国家队榜首,按国际足联的规定,这就是“进步最快”的球队。所以说,从规则和数据角度说,进步最快,名副其实,并非国际足联的顺水人情。正是按这个算法,排名提升比中国队还多两位的乌兹别克落败于中国。
需要对经常犯糊涂的中国足协强调:以后国家队大赛一律按照国际足联排名进行分组抽签,所谓热身赛“练兵为主”大错。为了明年排名不跌惨,唯一途径是早、多安排比赛,特别是和强队,但是打弱队反而容易拖积分后腿!须知八强战参赛队伍打一场,系数是1.75,中国队最多系数只有1热身欧洲队,等于人家打一场,我们要打两场。